

豆瓣简介
【内容简介】
《捡来的瓷器史》选取了中国瓷器发展历史上十个重要的节点,以工艺为骨架,以历史、文化与美学为血肉,尝试勾勒出整个瓷器史发展的历程。
作者将这些历史节点,通过一块块并不引人注目的、所谓拣来的破碎瓷片引出,从小小瓷片切入,立足于工艺史的发展,兼及文化、艺术、美学与贸易的历史,并着重梳理了景德镇作为瓷都在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景德镇的工艺技术发展引发的瓷业变革。整本书见微知著地勾勒出瓷器史在宋元至清末民初这一历史阶段的发展面貌。
【编辑推荐】
※ 十块古瓷碎片,串联起从宋代到清末民初的中国瓷器史
※蛰伏景德镇、潜心瓷器的制瓷人涂睿明,从工艺史出发,畅谈瓷器背后的美学与文化
※ 从内行的工艺视角,看材料、工艺、技术分工的演进对瓷业发展的影响
制作一件瓷器需要七十二道工序?
简洁典雅的宋代瓷器是如何发展而来?
一件青花瓷是如何被烧制出来的?
乾隆“农家乐”审美瓷器,工艺难度竟然极大?
※融合中国、世界双重角度,看中国瓷器对欧洲、日本瓷器的影响及中外贸易交流
克拉克瓷——欧洲持续百年的瓷器热潮
伊万里瓷——中国风的模仿品与替代品
威治伍德瓷——两种文明的碰撞产物
※ 超清大图配详细解说,尽享中国瓷器之美
天青、冬青、粉青、梅子青……青瓷竟有如此多种类
冰裂、蟹爪、牛毛、鱼子纹……谁说裂纹不是一种美
青花、斗彩、粉彩、珐琅彩……当日用品成为艺术品
※ 知名设计师韩湛宁操刀,全新装帧设计,将瓷器的质感复刻于纸上
封面采用具有颗粒肌理的特种纸,颜色为青黑釉色,体现瓷器来源于土、耐火淬炼的本质
以瓷片形状为符号线索,贯穿全书,以管窥豹,以形传意
新增拉页,瓷片与瓷器相结合,一图纵览宋元明清瓷器史
全页彩图,沉浸式现场体会中国瓷器的美轮美奂
※ 曾入围凤凰网、新浪好书、华文好书等多项媒体推荐书单,获余世存、葛亮、韦力倾力推荐,入选罗振宇“得到”App“每天听本书”栏目专题解读
读涂睿明先生《捡来的瓷器史》,非常佩服作者的心思。从碎片上读出历史和整体,这是一种功夫。
——作家、学者 余世存
碎裂的意义,因其不再完整,便不够堂皇,为其憾。然而,也因是局部,管中窥豹,终得观其盛。一个“捡”字,由字面已可见拾遗的意思。这本书的结构,以“瓷片”作眼 ,一章一枚,不贪其大,而聚焦于“瓷器史的重要瞬间”。
——作家 葛亮

- Choosing a selection results in a full page refresh.
- Opens in a new window.